东华大学论坛|在水一方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(开放注册)
搜索
查看: 5810|回复: 1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资料分享] 12心理学考研大纲解析:第二章(1)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
发表于 2011-12-11 12:49:26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12心理学考研大纲解析:第二章(1

一、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

()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

1.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

弗洛伊德提出,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,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。这是其理论的核心。

(1)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

弗洛伊德的人格的基本结构包括本我、自我和超我。本我是原始的、本能的、在人格最深处最难以接近的部分,但却是最强有力的部分。其活动原则是追求快乐。在心理发展过程中,年龄越小,本我的作用越大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儿童不断地扩大和外界的交往,以满足自身日益增加的需要和欲望。在个体和外界的接触中,自我逐渐从本我中发展起来。

自我是意识部分,其活动遵循现实原则。自我是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中介。它在现实的基础上满足个体的需要。超我包括两部分:良心和自我理想。良心是超我的惩罚性的、消极性的和批判性的部分,它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。自我理想由积极的雄心、理想所构成,是抽象的东西,它希望个体为之奋斗。超我的活动原则是道德原则。

(2)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论

弗洛伊德关于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是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理论,具体把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:口唇期(01),肛门期(13),前生殖器期(36),潜伏期(611),青春期(1113岁开始) 弗洛伊德建立了一整套的精神分析理论,在当时是需要理论勇气与实践精神的。敢于把生物j中动提高到突出的位置,是对科学的一大贡献。弗洛伊德的理论是建立在对成年人的研究基础上的,并没有直接观察儿童,而是要求病人回答幼年经历(早期经验的重要性),从而做出理论推测的,而这些回忆有时是片断的,甚至是歪曲的。因此弗洛伊德理论的科学性不足。

2.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

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因素的影响,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。他认为,在人格发展中,逐渐形成的自我,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,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。他提出了发展的八阶段论以及

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。每个阶段都要面对一种特有的心理社会困境。成功地解决这种困境会使个人和社会之间产生新的平衡,从而使人健康发展,获得满意的生活。其具体的发展阶段及发展任务如下:婴儿期(出生,2),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,发展信任感,克服不信任感,体验希望的实现。

儿童早期(24),主要是获得自主感,克服羞怯和疑虑,体验意志的实现。

学前期或游戏期(47),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,克服内疚感,体验目的的实现。

学龄期(712),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,克服自卑感,体验能力的实现。

青年期(1218),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,体验忠实的实现。

成年早期(1825),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,以避免孤独感,体验爱情的实现。

成年中期(约到50),主要为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,体验关怀的实现。

老年期或成年晚期(直至死亡),主要为获得完善感而避免失望和厌倦感,体验智慧的实现。

艾里克森把人的发展中心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(性本能)扩展到意识过程,重视社会文化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,是一个进步。他强调自我与社会环境的作用,强调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的、心理的与社会的三方面的统一体,把儿童看成是一个整体,从情绪、道德与人际关系的整体发展过程来研究发展,无疑是正确的。

他提出人格发展过程中每个年龄阶段的特定任务,把解决特定任务视为一种正反两方面的对立斗争的过程,个体在这个过程中,依次向下一阶段过渡。发展任务解决,形成积极品质;发展任务不能解决,形成消极品质。这种观点充满辩证法的思想。

艾里克森的精神分析理论虽然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做了重大修改,并重视儿童发展中自我与环境的交互作用,但总体看来,仍保持着心理分析的方向,并未完全摆脱弗洛伊德的本能论。

源自博仁教育:borenedu.cn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(开放注册)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访问本页请
扫描左边二维码
         本网站声明
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,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!
站长联系QQ:7123767   myubbs.com
         站长微信:7123767
请扫描右边二维码
www.myubbs.com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东华大学论坛 ( 琼ICP备10001196号-2 )

GMT+8, 2024-4-28 00:03 , Processed in 0.022778 second(s), 17 queries .

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.3

© 2001-2013 大学排名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